降压解密:CPU为什么会缩缸?
作为一个资深的图吧大佬博主,买到新电脑最喜欢干的事就是超频。根据我多年的装机经验,CPU直接无脑上1.45伏,没事,直接看我操作。这电压开机,电脑直接就上6.0Ghz了。用上这电脑,我都感觉自己的游戏技术比以前强了不少。
怎么突然死机了?没关系,我们继续加电压。过不了,加电压。于是经过我的一顿操作下,我成功在家报废了一块处理器,痛失3000大洋。
我手上这块处理器原本它可以和其他U一样拥有美好的年华,但是现在却只能在3000兆赫兹以下运行。无论再给它怎样的刺激,这块处理器都像你家不争气的老公一样软软绵绵。
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下,我这种情况是属于CPU缩缸的一种表现。CPU缩缸是指处理器在极限超频一段时间后,慢慢开始频繁死机或者重启,在原电压或者继续加电压的情况下都无法达到超频前的最高频率。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就是缩缸了。
中文化就是处理器无法运行在出厂的频率上,就是缩缸的表现。缩缸产生的原因一般都是人为错误判断处理器的体质,五加电压或者大幅加电压超频而导致的。正常默认使用的处理器缩缸的现象十分罕见。
至于处理器缩缸的微观层面,网上是众说纷纭,有人说降压会导致缩缸,也有人说超频会导致缩缸,这其实都是片面和笼统的说法。我根据多年的装机经验推测,处理器缩缸这一现象有两大原因可以直接联系。
·第一就是CPU的自身体质。
·第二就是CPU的使用温度。
这两点和缩缸有很大或者直接的联系。处理器的电压和高频率只是间接的联系。既然想了解CPU是如何缩缸的,首先就要了解CPU的工作原理。
我们每次下班回到家开灯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你按了开关,其实就可以打造出复杂的CPU出来,只不过需要的数量会比较多而已,也就几十亿个。
我们人类过去200年最重要的发明是什么?蒸汽机、电灯还是火箭?或许这些都不是,我认为是这个小东西。
晶体管的使用寿命。根据某知名学术网站的查询,我找到一篇关于半导体器件可靠性以及半导体器件寿命预期研究论文,得知大概意思就是降低晶体管的工作温度和提高散热效率,可以降低温度对于晶体管寿命的影响。同时还指出了在微观环境中局部过热会导致处理器晶体管出现不可逆的损伤。
同理CPU内部发热并不是均匀发热的,随着每个核心任务量的高低不同,每个核心单独发热量肯定也是不同的。这就好比你们公司老板单独给你加了工作量,你疯狂码字的同时你身旁的同事却在摸鱼。同样开着26度的空调你会感觉到热火朝天,而你的同事却会冻得瑟瑟发抖。
所以你知道该怎样让同事快速感冒了吗?所以温度强是保证测试点在这个温度下的所有晶体管不会过热,但是监测点一般是设计在处理器的表面,而且设计时参考的处理器热传递量是在设计功率之内。也就是说一旦改动原厂的CPU电压等参数,温度强就不能很好的反映出真实的核心温度。
所以即便是拿液氮来超频,反复极限使用还是该坏就给坏,所以日常使用一定要注意CPU的散热。
另外还提到一个因素,制程越先进的处理器其内部晶体管就越小,好处就是功耗要比大晶体管要低,而坏处就是在可靠性上不如大晶体管。这一现象可以在航天和汽车工程上得到验证。
你会发现一个现象,即使2023年今天宇宙飞船上的处理器还是用的老工艺制程,即使是最先进的工艺,大概现在还是使用60纳米左右的工艺制造。这就是考虑晶体管的可靠性和耐用性而做的妥协,但仍然存在着被外部因素破坏的可能性。而CPU作为电脑的核心硬件,即便是受到的保护再多,损坏的可能性再小,也挡不住无节制的超频。
不知道这期视频对于大家在处理器方面的认识是否有所帮助。欢迎大家评论区一起留言讨论。我是余卷卷,我们下期再见。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学习交流之用。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